双碳门户网
首页 市场分析 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任重道远

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任重道远

低碳创新与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的任务,更是产学研、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绿色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由于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建设的短板效应明显,低碳技术相对落后,专家提醒注意锁定效应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28日联合举办的“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论坛上,民建中央副主席、原环…

低碳创新与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的任务,更是产学研、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绿色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由于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建设的短板效应明显,低碳技术相对落后,专家提醒注意锁定效应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28日联合举办的“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论坛上,民建中央副主席、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锁定效应是潜在的风险”,当前必须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低碳技术发展的创新,组织产学研各方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与低碳产品,研究化石能源低碳技术与方案,解决经济型储能技术等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优化能源技术。

吴晓青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大量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已不断为公众所认知。近些年,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巨变更是有目共睹。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2008年,吴晓青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如今,低碳经济已被普遍认同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吴晓青表示:“我欣喜地看到,我国低碳经济的产业规模、产业层次、产业研发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他同时表示,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完善的低碳发展标准和规范、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及准备、健全的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等。

“从现有的国情看,这四个方面我国都略显不足。”吴晓青说,其中,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建设的短板效应明显,总体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而且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因素。

论坛上,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也表示,碳中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突破。但从全球角度看,落实巴黎协议还存在三大缺口,即承诺缺口、资金缺口和技术缺口。现在很多的低碳技术还没有出现。

科技部等九部门近日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我国2030年和206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预测,研究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实施方案明确,在科技部已开展和正在部署的相关工作基础上,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在低碳科技创新方面的科技需求,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吸纳。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与相关部门编制的实施方案做好协调和对接。

论坛上,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同时揭牌。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与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主席赵华林表示,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协同合力。应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对此,吴晓青表示,低碳创新与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的任务,更是产学研、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绿色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作为绿色经济的强力推动者和创造者,政府应紧跟国家总体的布局,更好地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制定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顶层的设计,完善政策措施与法规体系。

同时,企业应发挥市场主体的推进作用,推进低碳技术的产品化,形成更多更好更适用的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由于短期内难以摆脱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耗高度依赖,我国低碳转型将是一个长期并艰难的过程,低碳技术发展也将面临诸多障碍,因此更需要推动协同低碳创新。

论坛上,专家们建议,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引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技术成果的产权保护,推进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建立低碳技术侵权行为信息记录并纳入全国公共信用共享平台。

原标题:发展低碳经济四项举措仍略显不足,专家提醒注意潜在风险

【版权声明】
1、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2、文章来自网络,本站编辑发布,不代表双碳门户网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如本站发布或转载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站长修改、删除!联系QQ:540383622;
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 https://www.cmenhu.cn/5084.html
双碳门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碳达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29274615(姚先生)
13139333945(马先生)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03836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